服务热线
0351-7875830
乐动·LDSports记者:李承远
近期,德国航运巨头赫伯罗特为其在去年10月订购的24艘LNG双燃料大型集装箱船舶成功获得绿色融资。此次投资总额约40亿美元,成为公司史上最大的新造船订单。此次船舶绿色融资项目的成功不仅体现了航运业向低碳化转型的坚定决心,也让船舶融资模式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据悉,该订单分为两部分:12艘17,000 TEU的集装箱船将由扬子江船业(YZJ)建造,另12艘8,500至9,000 TEU的船舶交由新世纪船厂(NTS)建造。这些船舶计划于2026年至2028年交付,总运力达到312,000 TEU。
为了支持这一庞大的投资,项目采取了多元化的融资模式。根据公开信息,该40亿美元投资由四部分组成:约9亿美元来自赫伯罗特自有资金;5亿美元通过双边抵押贷款方式从两家银行获得;18亿美元通过三种租赁结构融资,其中11亿美元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Sinosure)支持的银团信贷融资。融资总额约占投资额的80%,融资期限为10至18年。这一灵活的融资安排不仅降低了公司的资金压力,也为未来绿色船舶的融资模式提供了借鉴。
近年来,全球航运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国际海事组织(IMO)不断推进碳减排目标,各大航运公司纷纷调整船队结构,引入LNG、甲醇、氨等新型燃料船舶。而在这一背景下,船舶融资模式也在不断演变。就此话题,记者采访了海商法领域专家陈伦伦博士。陈博士长期专注于海商法与国际商法(涵盖保险与融资方向)的研究,并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
陈博士指出,“过去,航运公司最常见的融资方式是银行贷款,但近年来情况已发生变化。金融危机后,多家银行收紧对航运业的贷款政策,尤其是当市场周期波动剧烈时,银行更倾向于谨慎放贷,这让许多船东开始寻求替代方案。”陈博士表示,赫伯罗特本次融资案就采用了包含传统的银行贷款之内的多种造船融资模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灵活的融资模式减少前期资本投入,同时分散财务风险。赫伯罗特采取的其中一种是近些年来比较常见的融资租赁模式, “租赁模式允许船东通过长期租赁逐步获得船舶所有权,这种方式近年来在航运业受到广泛欢迎。”此外,赫伯罗特还首次通过中国信保交易为此次造船获得了银团融资,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其支付能力和信誉进行担保来为中国造船企业提供收款保障。
造船融资形式的发展与创新一直是推动造船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而作为融资基础的担保制度的完善则尤为重要。采访中陈博士分享了她在造船融资法律支持领域的研究成果。传统的造船融资——银行贷款发展缓慢的一大原因是作为其核心内容的我国在建船舶抵押制度缺乏规范化,导致银行对巨额的造船放贷持观望和审慎态度。即使在《海商法》规定在建船舶可以设定抵押权后,在建船舶抵押在实践中还是不明确且难以操作。而英国的浮动抵押制度(Floating Charge)则突破了我国传统的抵押担保理念,若将其理论及其相关操作制度运用于我国在建船舶抵押制度中,既能消除作为抵押财产的在建船舶范围的不确定性以及抵押人权利限制的缺陷,又能积极保障银行抵押权的实现,将大大促进造船抵押融资的发展。
基于此结论,陈博士于2005年独立承担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船舶物权之研究”,深入探讨浮动抵押在造船融资中的适用性。她在2007和2009年分别于《海大法学评论》及《上海海事大学学报》上发表有关浮动抵押在造船抵押融资中的适用的相关论文,提出了创新性的理论见解,并在第九次沪台经贸法律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上进行了论文发表,为我国造船融资担保体系的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从宏观层面来看,陈博士的研究已成为我国《海商法》修订的建议内容之一,有助于完善国内造船融资担保的法律制度,保障在建船舶抵押人和抵押权人的合法权益,并提高海事管理机构的实际操作规范性。同时,该模式的引入也增强了国内外商业银行对我国在建船舶抵押贷款的信心,拓宽了融资渠道,为造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该创新能够促进钢铁、机械等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带动就业增长,对国民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未来航运融资将走向何方?“未来航运融资的核心趋势,是在多元化模式中寻找最适合企业的方案。”陈博士表示,银行贷款仍然是重要支柱,浮动抵押和传统的普通抵押相结合将为其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但租赁融资等新型融资模式的占比正在上升,在碳中和政策的推动下,船舶融资将不仅仅是资金问题,更涉及企业如何平衡环保、成本和市场风险。赫伯罗特的融资模式,或许将成为未来航运企业的一个参考样本。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